虚拟资产平台禁止现金交易掀起争论,产业人士、律师与监管单位各有立场。针对近期流传的误解与评论,《加密城市》主编 Max 提出反驳观点,直言某些说法误导读者,呼吁媒体应秉持专业报导原则。由于坊间离谱说法四起,金管会也出面澄清不实资讯。
(破除谣言、金管会解释打诈战线:虚拟资产业现金交易将遭限,最快 6 月底上路新规)
VASP 现金交易遭禁止:为防洗钱、保障金流透明
近日台湾虚拟资产业者圈内广传「金管会要求平台不得接受现金交易」,引发市场关注。据悉,这起事件源于 5 月 7 日证期局发布给公会的一份函文,要求平台应避免接受客户以现金进行虚拟资产交易,改以可留存金流纪录的方式进行,并请公会于一个月内拟定自律规范并报备。
金管会此举,主要是为防堵洗钱与诈骗活动,降低场外交易 (OTC) 带来的风险。虽政策尚未具体落地,但讯息曝光后已引起产业界一连串讨论与揣测。
币圈媒体引用「匿名专家」观点惹议,媒体人:别只为了博眼球
《加密城市》主编 Max 在最新评论中指出,近日多家媒体对该议题的报导内容出现偏差,尤其引用了多位「匿名业者」和「匿名专家」的看法,并提出几项业界内部无法接受的论点。
他强调,作为媒体应秉持查证原则,若仅为吸引眼球而引导错误言论,将损害整体虚拟资产产业的信誉与发展。
OTC 交易是合理流动性工具?类比企业持现金根本不通
部分业者主张,场外交易可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应与企业持有现金作为储备资产同等看待。但 Max 指出,这种比喻过于牵强。
他表示,企业持现金是为应对短期资金需求,属于资产保留,而 OTC 交易是资产交换,性质根本不同。
过度依赖 OTC 交易,是风控机制不健全的结果
另有说法称,造市商与平台透过 OTC 交易,有助维持市场流动性。Max 并不否认其短期效益,但强调这并非长远之计。
他指出,若因未完成合规程序而导致流动性缺口,应检讨的是平台自身的内部风控,而非一味将问题归咎于监管单位。合规要求如 AML、KYC 等,正是为了维护整体市场的健康。
禁止场外交易不代表无法认定代币价值
关于场外交易若遭全面禁止,是否会影响代币价值的判定,也成为争议之一。Max 认为,这样的担忧对于加密货币市场其实并不适用。
他举例指出,许多链上热门代币如川普币、MOODENG 即使未于交易所上架,仍具有市场价值。表示代币的价值认定,与是否存在 OTC 交易并无绝对关联,监管措施的核心目的仍是防堵非法活动,而非打压市场发展。
台湾代币发行难?「庞式牢笼」说法言过其实
不少人批评金管会的监管政策限制创新,甚至形容为「庞式牢笼」。对此,Max 表示,虽然台湾确实对虚拟资产上架审查较为严格,但监管目的并非压抑,而是保护投资人。
依据金管会《虚拟资产平台及交易业务事业指导原则》,平台需审查白皮书、风险揭露、上下架制度等,虽会增加新创的合规负担,但并未禁止个人或机构发币。他呼吁业者应积极参与政策讨论,而非一味抱怨环境严峻。
拿证券电话下单比喻加密交易?根本错误
有媒体主张,既然证券交易允许电话下单,加密货币也应开放类似机制。Max 对此强烈反驳,指出证券商的电话下单具备录音备查、禁止使用通讯软体等严格规范。
他认为,虚拟资产交易若以此类比,显然忽略了市场性质与监管背景的巨大差异,容易误导读者与业者。
主编呼吁:记者应回归事实,业者应推动健康创新
评论最后,Max 点出核心问题:媒体在报导加密监管政策时,应秉持查证精神与事实导向,避免为立场而夸大或曲解政策内容。
他引用日剧《新闻主播》的经典台词:「你今天是以记者身份说这句话,还是个人?」来提醒媒体人,应以整体产业发展为出发点,而非只为流量操作。
产业需监管与创新并进,媒体角色更显关键
加密产业正处在政策逐步明朗化的关键时刻。无论是业者、媒体还是监管单位,皆需在合法与创新之间取得平衡。若无法厘清事实、强化沟通,将只会加深市场的不信任感,阻碍台湾加密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媒体肩负资讯揭露与舆论建构的责任,若偏离法理依据、以立场带风向,不仅破坏社会对产业的信任,也将让加密业者在缺乏制度认同的环境中原地打转,难以走向成熟与正规化。
这篇文章 台湾 VASP 禁现金交易?离谱报导挑起社群误解,媒体人点出五点矛盾、呼吁自重 最早出现于 链新闻 ABMedia。
237965 帖子
230491 帖子
152615 帖子
79651 帖子
66335 帖子
64695 帖子
60501 帖子
58913 帖子
52048 帖子
50452 帖子
台湾 VASP 禁现金交易?离谱报导挑起社群误解,媒体人点出五点矛盾、呼吁自重
虚拟资产平台禁止现金交易掀起争论,产业人士、律师与监管单位各有立场。针对近期流传的误解与评论,《加密城市》主编 Max 提出反驳观点,直言某些说法误导读者,呼吁媒体应秉持专业报导原则。由于坊间离谱说法四起,金管会也出面澄清不实资讯。
(破除谣言、金管会解释打诈战线:虚拟资产业现金交易将遭限,最快 6 月底上路新规)
VASP 现金交易遭禁止:为防洗钱、保障金流透明
近日台湾虚拟资产业者圈内广传「金管会要求平台不得接受现金交易」,引发市场关注。据悉,这起事件源于 5 月 7 日证期局发布给公会的一份函文,要求平台应避免接受客户以现金进行虚拟资产交易,改以可留存金流纪录的方式进行,并请公会于一个月内拟定自律规范并报备。
金管会此举,主要是为防堵洗钱与诈骗活动,降低场外交易 (OTC) 带来的风险。虽政策尚未具体落地,但讯息曝光后已引起产业界一连串讨论与揣测。
币圈媒体引用「匿名专家」观点惹议,媒体人:别只为了博眼球
《加密城市》主编 Max 在最新评论中指出,近日多家媒体对该议题的报导内容出现偏差,尤其引用了多位「匿名业者」和「匿名专家」的看法,并提出几项业界内部无法接受的论点。
他强调,作为媒体应秉持查证原则,若仅为吸引眼球而引导错误言论,将损害整体虚拟资产产业的信誉与发展。
OTC 交易是合理流动性工具?类比企业持现金根本不通
部分业者主张,场外交易可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应与企业持有现金作为储备资产同等看待。但 Max 指出,这种比喻过于牵强。
他表示,企业持现金是为应对短期资金需求,属于资产保留,而 OTC 交易是资产交换,性质根本不同。
过度依赖 OTC 交易,是风控机制不健全的结果
另有说法称,造市商与平台透过 OTC 交易,有助维持市场流动性。Max 并不否认其短期效益,但强调这并非长远之计。
他指出,若因未完成合规程序而导致流动性缺口,应检讨的是平台自身的内部风控,而非一味将问题归咎于监管单位。合规要求如 AML、KYC 等,正是为了维护整体市场的健康。
禁止场外交易不代表无法认定代币价值
关于场外交易若遭全面禁止,是否会影响代币价值的判定,也成为争议之一。Max 认为,这样的担忧对于加密货币市场其实并不适用。
他举例指出,许多链上热门代币如川普币、MOODENG 即使未于交易所上架,仍具有市场价值。表示代币的价值认定,与是否存在 OTC 交易并无绝对关联,监管措施的核心目的仍是防堵非法活动,而非打压市场发展。
台湾代币发行难?「庞式牢笼」说法言过其实
不少人批评金管会的监管政策限制创新,甚至形容为「庞式牢笼」。对此,Max 表示,虽然台湾确实对虚拟资产上架审查较为严格,但监管目的并非压抑,而是保护投资人。
依据金管会《虚拟资产平台及交易业务事业指导原则》,平台需审查白皮书、风险揭露、上下架制度等,虽会增加新创的合规负担,但并未禁止个人或机构发币。他呼吁业者应积极参与政策讨论,而非一味抱怨环境严峻。
拿证券电话下单比喻加密交易?根本错误
有媒体主张,既然证券交易允许电话下单,加密货币也应开放类似机制。Max 对此强烈反驳,指出证券商的电话下单具备录音备查、禁止使用通讯软体等严格规范。
他认为,虚拟资产交易若以此类比,显然忽略了市场性质与监管背景的巨大差异,容易误导读者与业者。
主编呼吁:记者应回归事实,业者应推动健康创新
评论最后,Max 点出核心问题:媒体在报导加密监管政策时,应秉持查证精神与事实导向,避免为立场而夸大或曲解政策内容。
他引用日剧《新闻主播》的经典台词:「你今天是以记者身份说这句话,还是个人?」来提醒媒体人,应以整体产业发展为出发点,而非只为流量操作。
产业需监管与创新并进,媒体角色更显关键
加密产业正处在政策逐步明朗化的关键时刻。无论是业者、媒体还是监管单位,皆需在合法与创新之间取得平衡。若无法厘清事实、强化沟通,将只会加深市场的不信任感,阻碍台湾加密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媒体肩负资讯揭露与舆论建构的责任,若偏离法理依据、以立场带风向,不仅破坏社会对产业的信任,也将让加密业者在缺乏制度认同的环境中原地打转,难以走向成熟与正规化。
这篇文章 台湾 VASP 禁现金交易?离谱报导挑起社群误解,媒体人点出五点矛盾、呼吁自重 最早出现于 链新闻 AB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