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enry Shi
編譯:隨機小分隊
小分隊引言
Henry Shi是Super.com(前身爲Snapcommerce)的Co-founder 兼 COO,他成功帶領公司實現年營收 1.5 億美元。
最近,在與 100 多位創始人深入交流後,Henry 總結了四種企業早期融資模式,並結合詳實數據展開分析,相信一定會爲你打開新思路。Enjoy!
Henry Shi 近期退出了他年營收達到了 1.5 億美元並且已經融資了 2 億美元的初創公司。他發現了一個驚人事實:90% 的創始人建立公司的方式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
幾十年來,創業者一直被困在一個錯誤的二元選擇中:要麼 Bootstrapp(意味着要苦苦支撐數年),要麼融資(意味着可能要放棄控制權)。但在 2025 年,AI 改變了一切。Henry Shi 目睹了一場公司創建模式的革命,最爲智慧的創始人們正在運用一種幾乎無人提及的新興模式。
Henry 與 100 多位創始人進行了交流,並向 Lean AI 排行榜上的優秀創始人學習取經,在此基礎上,他總結了創建公司以及爲公司籌集資金的四種方法,並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一、傳統融資:正在讓大多數創始人失敗的方式
模式 1:Bootstrapping
創始人自行承擔所有資金,刷爆信用卡,掏空儲蓄帳戶,但是可以保留 100% 的所有權。這種模式下 90% 的初創公司會在前 3 年內失敗,相較於接受其他融資方式的公司而言,Bootstrapp 的公司失敗率會更高。
10 家 Bootstrapp 的公司中有 8 家會在 18 個月內因資金限制而失敗。多年來,創業者個人財務狀況會持續赤字,且無法保證公司能存活下來。即便成功的 Bootstrapp 公司,通常也需 5 年以上才能達到僅六位數的收入(而且還是在每週工作 80 小時、時薪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情況下)。
模式 2:Venture Capital
在衆多由 VC 支持的初創公司中,有 75% 的公司從未給投資者帶來回報,只有 0.1% 的公司能夠像 TechCrunch(美國科技媒體) 報道的那些成功案例一樣,成長爲獨角獸公司讓投資者獲得豐厚回報。
然而,在這種模式下,所有創始人都不得不按照自己會成爲那 0.1% 的方式來運營。創始人在每一輪融資中都要讓出大量股權:種子輪 20%,A 輪 20%,B 輪 15 - 20% 等等。
到 C 輪時,創始人通常僅擁有公司 15% 的股權,而 99% 的公司甚至從未達到這一階段。一位通過 VC 創建估值 5,000 萬美元公司的創始人,其個人財富往往會比通過 Bootstrapp 創建估值 1,000 萬美元公司的創始人少很多。
模式 3:Boot - Scaling
創業者先 Bootstrap,直到公司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然後進行一輪大規模融資,這種融資通常來自私募股權。
這種方法的優勢是能夠在早期保留公司所有權,但也有不少隱患:創業者要忍受多年 Bootstrapp 帶來的資金緊張困境。之後,會在這次大規模融資中被大幅稀釋股權(甚至達 40 - 50%),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被私募股權買家掌控,他們還有可能會破壞公司文化。
這種風險很高:創業者耗盡個人資金,然後把一切都押注在這一次“擴張”上,而這種“擴張”有 72% 的失敗概率。
二、新模式:AI 使之成爲可能
模式 4:Seed-Strapping(適用於 AI 原生企業)
對於 AI 原生企業而言,這種模式正是讓 Henry 對公司創建的未來倍感興奮的原因。創業者需要找到這種投資者——他們理解“創始人渴望對公司擁有掌控權與所有權”這一訴求,並願意投資 10 萬 - 100 萬美元的種子輪資金。
從公司建立第一天起,就應專注於收入和盈利能力,不在乎那些能打動 VC 的虛榮指標。創業者在不進一步稀釋股權的情況下實現收入增長,就能夠 100% 專注於業務,而不必擔心資金耗盡或一直追逐於 VC 的資金。
隨着 AI 顛覆創建公司的經濟模式,越來越多的創始人開始擴展基於 AI 的服務並按成果定價 —— 這在過去是無法實現的,而如今創業者得以快速盈利,並將 ARR 提升到七位數甚至八位數。
在這種模式下,創業者能從利潤中獲得穩定收益,無需苦等不確定的退出時機。隨着時間推進,他們甚至還可能回購股權,提升自身持股比例。而該模式最大的優勢,在於能夠在創業早期就實現收入的復合增長。
例如:
同樣是 10 萬美元,從今天開始以每年 30% 的增長率複利增長 5 年,相較於兩年後才開始以同樣增長率複利增長,前者帶來的收益要高得多。
10 萬美元 × 1.3^5 = 37.1 萬美元,
10 萬美元 × 1.3^3 = 21.9 萬美元,
即收入高出 70%。
三、爲什麼 AI 使 Seed-Strapping 成爲終極模式
AI 從根本上顛覆了創建公司的經濟模式:
據 YC 透露,YC W25 的代碼庫中,有 25% 幾乎完全由 AI 生成。
超過 15 家 AI 原生公司在 1 - 2 年內,以不到 50 人的團隊,將 ARR 提升到了 8 位數。
由於 AI 能夠生成完整的功能系統,部分軟件開發成本正逐漸趨近於零。
這些變化帶來了諸多機遇:如今,獨立的個人創業者也有機會打造出價值 1 億美元的公司。Henry 就認識一些垂直行業的專家創始人,他們借助 AI,在零員工的情況下,ARR 就達到 300 - 500 萬美元。
在 AI 的助力下,資本效率顯著提升。在 2020 年需要 300 萬美元才能啓動的公司,現在 10 萬美元即可實現。而且,AI 原生公司進入市場的時間大幅縮短,從過去的幾個月甚至幾年,縮短到了幾周。
相較於傳統 SaaS 公司,AI 相關服務的平均合同價值(ACV)要高得多——因爲基於 AI 的服務可以依據成果定價,而非按席位收費。這些服務還能佔據公司預算中工資的部分,這一金額比軟件預算高出數倍。
實現盈利也變得前所未有的輕鬆。從以往情況來看,工資是初創公司最大的開支,會消耗 70 - 80% 的資金。但 AI 原生公司如今即便員工極少甚至沒有員工,也能正常運營,從創業第一天起就能實現 80% 以上的利潤率,無需像過去那樣,花費多年時間燒錢組建龐大的團隊。
最後,採用 Seed-Strapping 模式,後續依然能保持靈活性,擁有多種選擇,如獲取現金流、出售公司、籌集 VC 等,幾乎不存在明顯的弊端。
四、四種模式的直觀對比
Henry 將依據對創始人和投資者來說真正重要的指標,詳細剖析這些模式的表現。
Seed-Strapping 模式融合了兩種模式的優勢:既擁有初始資金,能讓創始人自由推進計劃,無需擔憂資金枯竭,也不必頻繁開展融資。與單純 Bootstrapp 相比,它能實現更快速的增長,同時具備可持續的經濟模型。
Seed-Strapping 模式是唯一一種創始人有可能通過持續回購股權,隨着時間推移增加自身持股比例的模式。創業者既能借助投資獲取資金支持,又不會像在 VC 模式下那樣,陷入無休止的股權稀釋困境。在這種模式下,創業者能夠牢牢把握公司發展的戰略控制權,實現所有權與槓杆的完美平衡。
Seed-Strapping 模式是唯一一種始終優先將資金放入創始人口袋的模式,即便在創業早期也不例外。當其他創始人耗費數年心血,寄希望於可能永遠不會實現的獨角獸式退出時,採用 Seed-Strapping模式的創業者已通過利潤分配,逐年積累起可觀的個人財富。這是一種無需出售公司或依賴上市的財務自由。
Seed-Strapping 模式在創始人和投資者之間構建起了一種其他模式難以企及的雙贏局面。投資者無需苦等十年,獲取不確定的非流動性回報,而是能夠獲得早期且持續的流動性收益。這種收益的穩定性意味着投資者會支持企業的可持續增長,而非推動企業過早退出或進行不必要的融資(他們的利益訴求與創業者真正達成了一致)。
五、四種模式總結:
六、心理層面的情況
除了數字之外,心理層面也存在差異:
Bootstrapp 的創始人常常感覺被自己的 “成功” 所束縛,他們創造了一些自己無法脫身的工作崗位。
VC 支持的創始人壓力最大,不斷追求增長的同時又要擔心資金耗盡的問題。
採用 Boot-scaling 模式的創業者形容這就像坐 “過山車”,先是經歷初期的艱難掙扎,隨後又面臨着要向投資人證明自己的壓力。
Seed-Strapping 模式的創業者則表示自己擁有最高的滿意度、自由度和掌控感,同時還能保持靈活性,並且在後續有多種選擇(比如獲取現金流、出售公司、籌集VC 等)。
七、AI 原生企業的前進道路
對於那些正在 AI 原生企業的創業者而言,“Seed-strapping” 模式提供了一種理想的平衡:
擁有足夠的資金,以便有效地利用 AI 工具。
極少或完全沒有股權稀釋情況,從而保留創始人對公司的所有權。
能快速實現個人盈利。
無需在 VC 模式下疲於奔命,卻有能力實現增長的複利效應。
隨着企業規模擴張的阻礙逐漸消失,有機會打造出一家 “一人十億美元級公司”。
具備靈活性,並且在後續有多種選擇(比如獲取現金流、出售公司、籌集 VC 等)。
238k 帖子
229k 帖子
153k 帖子
80k 帖子
67k 帖子
65k 帖子
61k 帖子
59k 帖子
53k 帖子
51k 帖子
AI 時代的創業革命:Seed-Strapping 模式如何顛覆傳統融資思維?
作者:Henry Shi
編譯:隨機小分隊
小分隊引言
Henry Shi是Super.com(前身爲Snapcommerce)的Co-founder 兼 COO,他成功帶領公司實現年營收 1.5 億美元。
最近,在與 100 多位創始人深入交流後,Henry 總結了四種企業早期融資模式,並結合詳實數據展開分析,相信一定會爲你打開新思路。Enjoy!
Henry Shi 近期退出了他年營收達到了 1.5 億美元並且已經融資了 2 億美元的初創公司。他發現了一個驚人事實:90% 的創始人建立公司的方式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
幾十年來,創業者一直被困在一個錯誤的二元選擇中:要麼 Bootstrapp(意味着要苦苦支撐數年),要麼融資(意味着可能要放棄控制權)。但在 2025 年,AI 改變了一切。Henry Shi 目睹了一場公司創建模式的革命,最爲智慧的創始人們正在運用一種幾乎無人提及的新興模式。
Henry 與 100 多位創始人進行了交流,並向 Lean AI 排行榜上的優秀創始人學習取經,在此基礎上,他總結了創建公司以及爲公司籌集資金的四種方法,並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一、傳統融資:正在讓大多數創始人失敗的方式
模式 1:Bootstrapping
創始人自行承擔所有資金,刷爆信用卡,掏空儲蓄帳戶,但是可以保留 100% 的所有權。這種模式下 90% 的初創公司會在前 3 年內失敗,相較於接受其他融資方式的公司而言,Bootstrapp 的公司失敗率會更高。
10 家 Bootstrapp 的公司中有 8 家會在 18 個月內因資金限制而失敗。多年來,創業者個人財務狀況會持續赤字,且無法保證公司能存活下來。即便成功的 Bootstrapp 公司,通常也需 5 年以上才能達到僅六位數的收入(而且還是在每週工作 80 小時、時薪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情況下)。
模式 2:Venture Capital
在衆多由 VC 支持的初創公司中,有 75% 的公司從未給投資者帶來回報,只有 0.1% 的公司能夠像 TechCrunch(美國科技媒體) 報道的那些成功案例一樣,成長爲獨角獸公司讓投資者獲得豐厚回報。
然而,在這種模式下,所有創始人都不得不按照自己會成爲那 0.1% 的方式來運營。創始人在每一輪融資中都要讓出大量股權:種子輪 20%,A 輪 20%,B 輪 15 - 20% 等等。
到 C 輪時,創始人通常僅擁有公司 15% 的股權,而 99% 的公司甚至從未達到這一階段。一位通過 VC 創建估值 5,000 萬美元公司的創始人,其個人財富往往會比通過 Bootstrapp 創建估值 1,000 萬美元公司的創始人少很多。
模式 3:Boot - Scaling
創業者先 Bootstrap,直到公司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然後進行一輪大規模融資,這種融資通常來自私募股權。
這種方法的優勢是能夠在早期保留公司所有權,但也有不少隱患:創業者要忍受多年 Bootstrapp 帶來的資金緊張困境。之後,會在這次大規模融資中被大幅稀釋股權(甚至達 40 - 50%),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被私募股權買家掌控,他們還有可能會破壞公司文化。
這種風險很高:創業者耗盡個人資金,然後把一切都押注在這一次“擴張”上,而這種“擴張”有 72% 的失敗概率。
二、新模式:AI 使之成爲可能
模式 4:Seed-Strapping(適用於 AI 原生企業)
對於 AI 原生企業而言,這種模式正是讓 Henry 對公司創建的未來倍感興奮的原因。創業者需要找到這種投資者——他們理解“創始人渴望對公司擁有掌控權與所有權”這一訴求,並願意投資 10 萬 - 100 萬美元的種子輪資金。
從公司建立第一天起,就應專注於收入和盈利能力,不在乎那些能打動 VC 的虛榮指標。創業者在不進一步稀釋股權的情況下實現收入增長,就能夠 100% 專注於業務,而不必擔心資金耗盡或一直追逐於 VC 的資金。
隨着 AI 顛覆創建公司的經濟模式,越來越多的創始人開始擴展基於 AI 的服務並按成果定價 —— 這在過去是無法實現的,而如今創業者得以快速盈利,並將 ARR 提升到七位數甚至八位數。
在這種模式下,創業者能從利潤中獲得穩定收益,無需苦等不確定的退出時機。隨着時間推進,他們甚至還可能回購股權,提升自身持股比例。而該模式最大的優勢,在於能夠在創業早期就實現收入的復合增長。
例如:
同樣是 10 萬美元,從今天開始以每年 30% 的增長率複利增長 5 年,相較於兩年後才開始以同樣增長率複利增長,前者帶來的收益要高得多。
10 萬美元 × 1.3^5 = 37.1 萬美元,
10 萬美元 × 1.3^3 = 21.9 萬美元,
即收入高出 70%。
三、爲什麼 AI 使 Seed-Strapping 成爲終極模式
AI 從根本上顛覆了創建公司的經濟模式:
據 YC 透露,YC W25 的代碼庫中,有 25% 幾乎完全由 AI 生成。
超過 15 家 AI 原生公司在 1 - 2 年內,以不到 50 人的團隊,將 ARR 提升到了 8 位數。
由於 AI 能夠生成完整的功能系統,部分軟件開發成本正逐漸趨近於零。
這些變化帶來了諸多機遇:如今,獨立的個人創業者也有機會打造出價值 1 億美元的公司。Henry 就認識一些垂直行業的專家創始人,他們借助 AI,在零員工的情況下,ARR 就達到 300 - 500 萬美元。
在 AI 的助力下,資本效率顯著提升。在 2020 年需要 300 萬美元才能啓動的公司,現在 10 萬美元即可實現。而且,AI 原生公司進入市場的時間大幅縮短,從過去的幾個月甚至幾年,縮短到了幾周。
相較於傳統 SaaS 公司,AI 相關服務的平均合同價值(ACV)要高得多——因爲基於 AI 的服務可以依據成果定價,而非按席位收費。這些服務還能佔據公司預算中工資的部分,這一金額比軟件預算高出數倍。
實現盈利也變得前所未有的輕鬆。從以往情況來看,工資是初創公司最大的開支,會消耗 70 - 80% 的資金。但 AI 原生公司如今即便員工極少甚至沒有員工,也能正常運營,從創業第一天起就能實現 80% 以上的利潤率,無需像過去那樣,花費多年時間燒錢組建龐大的團隊。
最後,採用 Seed-Strapping 模式,後續依然能保持靈活性,擁有多種選擇,如獲取現金流、出售公司、籌集 VC 等,幾乎不存在明顯的弊端。
四、四種模式的直觀對比
Henry 將依據對創始人和投資者來說真正重要的指標,詳細剖析這些模式的表現。
Seed-Strapping 模式融合了兩種模式的優勢:既擁有初始資金,能讓創始人自由推進計劃,無需擔憂資金枯竭,也不必頻繁開展融資。與單純 Bootstrapp 相比,它能實現更快速的增長,同時具備可持續的經濟模型。
Seed-Strapping 模式是唯一一種創始人有可能通過持續回購股權,隨着時間推移增加自身持股比例的模式。創業者既能借助投資獲取資金支持,又不會像在 VC 模式下那樣,陷入無休止的股權稀釋困境。在這種模式下,創業者能夠牢牢把握公司發展的戰略控制權,實現所有權與槓杆的完美平衡。
Seed-Strapping 模式是唯一一種始終優先將資金放入創始人口袋的模式,即便在創業早期也不例外。當其他創始人耗費數年心血,寄希望於可能永遠不會實現的獨角獸式退出時,採用 Seed-Strapping模式的創業者已通過利潤分配,逐年積累起可觀的個人財富。這是一種無需出售公司或依賴上市的財務自由。
Seed-Strapping 模式在創始人和投資者之間構建起了一種其他模式難以企及的雙贏局面。投資者無需苦等十年,獲取不確定的非流動性回報,而是能夠獲得早期且持續的流動性收益。這種收益的穩定性意味着投資者會支持企業的可持續增長,而非推動企業過早退出或進行不必要的融資(他們的利益訴求與創業者真正達成了一致)。
五、四種模式總結:
六、心理層面的情況
除了數字之外,心理層面也存在差異:
Bootstrapp 的創始人常常感覺被自己的 “成功” 所束縛,他們創造了一些自己無法脫身的工作崗位。
VC 支持的創始人壓力最大,不斷追求增長的同時又要擔心資金耗盡的問題。
採用 Boot-scaling 模式的創業者形容這就像坐 “過山車”,先是經歷初期的艱難掙扎,隨後又面臨着要向投資人證明自己的壓力。
Seed-Strapping 模式的創業者則表示自己擁有最高的滿意度、自由度和掌控感,同時還能保持靈活性,並且在後續有多種選擇(比如獲取現金流、出售公司、籌集VC 等)。
七、AI 原生企業的前進道路
對於那些正在 AI 原生企業的創業者而言,“Seed-strapping” 模式提供了一種理想的平衡:
擁有足夠的資金,以便有效地利用 AI 工具。
極少或完全沒有股權稀釋情況,從而保留創始人對公司的所有權。
能快速實現個人盈利。
無需在 VC 模式下疲於奔命,卻有能力實現增長的複利效應。
隨着企業規模擴張的阻礙逐漸消失,有機會打造出一家 “一人十億美元級公司”。
具備靈活性,並且在後續有多種選擇(比如獲取現金流、出售公司、籌集 VC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