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正式啓動!
分享你對 $ERA 項目的獨特觀點,推廣ERA上線活動, 700 $ERA 等你來贏!
💰 獎勵:
一等獎(1名): 100枚 $ERA
二等獎(5名): 每人 60 枚 $ERA
三等獎(10名): 每人 30 枚 $ERA
👉 參與方式:
1.在 Gate廣場發布你對 ERA 項目的獨到見解貼文
2.在貼文中添加標籤: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貼文字數不低於300字
3.將你的文章或觀點同步到X,加上標籤:Gate Square 和 ERA
4.徵文內容涵蓋但不限於以下創作方向:
ERA 項目亮點:作爲區塊鏈基礎設施公司,ERA 擁有哪些核心優勢?
ERA 代幣經濟模型:如何保障代幣的長期價值及生態可持續發展?
參與並推廣 Gate x Caldera (ERA) 生態周活動。點擊查看活動詳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169。
歡迎圍繞上述主題,或從其他獨特視角提出您的見解與建議。
⚠️ 活動要求:
原創內容,至少 300 字, 重復或抄襲內容將被淘汰。
不得使用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和 #ERA# 以外的任何標籤。
每篇文章必須獲得 至少3個互動,否則無法獲得獎勵
鼓勵圖文並茂、深度分析,觀點獨到。
⏰ 活動時間:2025年7月20日 17
香港Web3峯會熱度銳減 行業格局悄然生變
香港Web3峯會盛況:人氣下滑、熱點轉移、大佬聚首
4月6日至9日,2025香港Web3嘉年華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這是自2022年發布宣言以來的第三屆盛會。盡管組織方宣稱匯聚了近400位全球頂尖專家和行業領袖,展會面積較去年增加50%,但實際現場人氣卻明顯不及往年。
多位與會者反映,整體人流較前兩年幾乎減半,展位數量也從去年的150多家縮減到不到100家。相比新加坡Token2049的300個展位,規模更顯遜色。有人戲稱這是"最冷清的一次大會"。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包括:市場低迷影響參會熱情、2月份的共識大會分流了部分人氣、行業普遍缺乏熱點和創新等。
從展位情況看,某交易平台的展臺規模最大且人氣最旺,是人流的主要聚集地。其次是MEME類項目GMGN也備受關注。在熱點主題方面,Payfi仍然是焦點,不少傳統金融機構也積極布局這一領域。RWA(真實世界資產)概念同樣受到追捧,某數據交易所和某基金公司都在這一方向有所展示。
相比之下,此前火熱的一些概念在主會場反響平平。DePin賽道乏人問津,僅有一個與AI相關的機器狗展品引人注目。Solana和Sui雖然在其他場合人氣不減,但在主會場曝光度不高。TON生態經歷風波後也不再強調爆發前景。比特幣生態更是幾乎無人問津,BTCFi似乎成爲了"僞命題"。
從參會羣體來看,意見領袖成爲主力,有人戲稱這是"意見領袖人才市場"。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風投機構的低調。這與上輪牛市中風投機構的高姿態形成鮮明反差,反映出產業生態鏈的快速變遷。
雖然主會場冷清,但週邊活動依然火爆。100多場邊會中,既有技術論壇和編程馬拉松,也有遊輪派對和夜場聚會。多家交易平台爭相舉辦活動吸引人氣。華人羣體仍是香港大會的主力,而海外參與者有所減少。
本屆大會最受關注的是一衆華人大佬的聚會。在BUIDL 2025活動現場,多位幣圈元老齊聚一堂,上演了難得的"一笑泯恩仇"。這些大佬之間此前矛盾不斷,如今卻在酒桌上談笑風生、親切互動,引發了市場無限遐想。
相比之下,代表西方陣營的以太坊創始人的處境則截然不同。在幣價低迷的背景下,他的演講遭遇了不少質疑和批評。有趣的是,某交易所創始人似乎比他更受歡迎,反映出行業關注重心的轉移。
總的來看,從2023年的雄心勃勃到2024年的人山人海,再到如今的冷清,香港見證了加密市場從熊市到牛市再到牛熊交替的全過程。當前行業面臨熱點和創新不足、應用落地緩慢等挑戰,但熊市也爲優質項目脫穎而出創造了條件。傳統金融與新興領域的交融,以及監管的持續完善,既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
盡管香港的Web3發展面臨諸多困難,但生態體系已初步成型。從政策角度看,無論是RWA試點還是穩定幣監管,香港在Web3領域的開放度仍居全球前列。政府已投入5000萬港元支持數碼港推動Web3生態建設,吸引了大量相關企業落戶。
截至去年9月,香港已擁有1100多家金融科技企業,年增長超15%。涵蓋數字銀行、虛擬保險、虛擬資產教育平台等多個領域。4月7日,香港證監會正式允許虛擬資產現貨ETF在審慎監管下參與鏈上質押活動,同時放寬了對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的相關限制。
雖然香港作爲窗口的作用在當下效果有限,但長期來看,作爲兼具監管與開放性的地區,香港仍是傳統機構進入Web3領域的最佳選擇。或許我們應該對香港的發展給予更多耐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