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開啓結構性慢牛 新型避險資產地位逐步確立

比特幣結構性慢牛已經起航

2023年底比特幣ETF的通過成爲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自此之後,比特幣的市場屬性開始發生質變,逐步從純粹的風險資產向避險資產轉型。目前比特幣正處於成爲避險資產的早期階段,同時美國也即將進入降息週期,這爲比特幣創造了良好的成長環境。

在這種背景下,比特幣呈現出新的運行特徵:每當情緒過熱後市場出現回調跡象時,都會有新的資金流入,阻止下行趨勢的形成。比特幣已成爲"唯一可以下注的確定性資產"。只要寬松預期持續存在,ETF繼續吸納資金,比特幣就很難形成傳統意義上的熊市,最多經歷階段性回調或因突發事件而出現短期波動。

這意味着比特幣將以"類避險資產"的身分貫穿整個降息週期,其價格錨定邏輯也將逐步從"風險偏好驅動"轉變爲"宏觀確定性支撐"。隨着時間推移、ETF的成熟以及機構配置權重的增加,比特幣有望完成從風險資產向避險資產的初步轉型。

在未來的加息週期中,比特幣很可能首次真正成爲市場信賴的"避風港"。這不僅會提升其在傳統市場中的配置地位,還可能在與黃金、債券等傳統避險資產的競爭中獲得部分資金虹吸效應,從而開啓一個跨越十年的結構性慢牛週期。

關稅政策:比特幣的良性調整工具

川普頻繁提出的關稅政策主要目的是確定盟友態度並換取安全保護,而非單純提高稅收。關稅被視爲一種"幹預市場的異常工具",用於在危機或對抗中特殊使用。美國試圖將全球貿易系統重構爲以美國爲核心的"友岸貿易網路",通過關稅等手段維護這種網路的排他性與忠誠度。

然而,關稅政策也存在潛在風險,如輸入性通脹、貿易夥伴的反制等。當關稅威脅到資本市場和美國政府的利息成本時,川普會迅速調整策略。因此,關稅政策對比特幣價格的影響更像是一種良性調整工具,而非能單獨引發黑天鵝事件的因素。

美元地位的變化與Crypto的崛起

全球經濟多極化趨勢正在重塑美元的相對地位。其他經濟體的快速發展,尤其是亞洲和中東地區金融自組織體系的成長,正在侵蝕美元的全球性流動性優勢和結算壟斷地位。美國近年來的財政與貨幣操作也顯示出信用透支趨勢,進一步削弱了美元的"唯一性"和"必要性"。

Crypto體系的快速發展對傳統貨幣體系形成挑戰,迫使主權貨幣體系作出戰略性調整。GENIUS法案的通過可視爲美國對這一新時代金融邏輯的應對之策。

GENIUS法案:美國的戰略性妥協

GENIUS法案體現了美國對Crypto帶來的貨幣治理範式變革的認知,是一種"以退爲進"的戰略妥協。通過構建可預期的合規框架,美國試圖將美元穩定幣的發展重新納入監管視野,以確保美元資產在未來鏈上貨幣競爭中不會被邊緣化。

這一法案的意義在於,美國開始探索借助鏈上系統延展原有影子貨幣邏輯的新型貨幣擴張機制。它爲構建"鏈上美元"的多層次信用擴張體系奠定了基礎,同時也默認了鏈上影子貨幣結構的可持續性。

新的市場指標與投資策略

在比特幣新的市場運行軌跡中,傳統的牛熊週期概念逐漸失效。投資者需要關注市場情緒的高低點,作爲判斷比特幣階段性狀態的依據。長期持有者(LTH)與短期持有者(STH)之間的關係變化可以反映市場情緒的轉變。

LTH-RPC(長期持有者盈虧比率)和STH-RPC(短期持有者盈虧比率)成爲重要的市場指標。當長期持有者開始出現普遍虧損時,往往預示市場接近階段性低點。而短期持有者從虧損轉向盈利,則意味着市場信心正在恢復。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傳統的熊市信號可能難以被觸發。比特幣的長週期慢牛結構由多次政策切換、地緣衝突、技術變革和市場情緒構成,只要其"資產屬性演化"路徑持續清晰,比特幣就有望成爲全球資本重估浪潮中最確定的參與標的。

BTC-1.46%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8
  • 分享
留言
0/400
链上酱油师vip
· 5小時前
BTC稳了这回
回復0
DeFi小灰灰vip
· 14小時前
趁低吸筹 稳住就是赢
回復0
LiquidityWitchervip
· 07-19 02:40
btc终究还是赢了
回復0
快乐矿工叔叔vip
· 07-19 02:38
熊市哪里找 全买币上岗
回復0
无常损失哲学家vip
· 07-19 02:37
绿蜡下的小暴涨更刺激
回復0
0xOverleveragedvip
· 07-19 02:23
开香槟了家人们 准备起飞!
回復0
GateUser-74b10196vip
· 07-19 02:22
btc真变乖了现在
回復0
烤猫铁粉vip
· 07-19 02:14
干就完了 还多说啥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