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全球金融波动背后:中国央行流动性对比特币影响深远
金融市场波动与加密货币前景分析
近期全球金融市场经历了一周的波动,主要受到关税问题的影响。这种突发性事件导致了资金避险和市场情绪短暂低迷,引发了较大幅度的波动。然而,一旦市场适应了关税带来的基本面变化并释放了避险情绪,金融市场就能找到新的平衡点。这也解释了为何全球股市,尤其是美国股市在上周五以上涨收盘,结束了一周的动荡。
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波动率指数变化可以看出,上周VIX指数创下了近期新高。过去几年中,能与之相比的只有去年日本央行加息的极端事件和2020年疫情引发的金融动荡。这也是过去一周市场出现如此大波动的原因,因为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比较罕见。
随着这种巨大波动暂时平息,影响加密货币市场走势的因素又回到了"通胀"和"降息"这两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上。只有降息才能带来资金的大量流入,也才能为以比特币为代表的风险资产带来增长机会。
通过对比过去10年全球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比特币的走势,我们可以分析出这种相关性。比特币过去10年的巨大涨幅正是建立在全球M2暴增的基础上,且这种相关性走势远超其他金融数据。
这也是为什么每当美国公布与通胀或降息相关的数据时,比特币总会有所波动,因为这最终会影响到是否有新的资金流入加密货币领域。
然而,目前加密货币市场似乎大部分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美联储的降息路径上,而忽视了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中国央行资产规模。这个指标反映了中国货币的流动性情况,与比特币的涨跌幅同样息息相关。
从历史数据来看,中国央行的资产规模与比特币过去三个周期的涨幅变化高度相关,几乎贯穿了每一次比特币的大涨,也刚好和每4年一次的周期相对应。中国央行的流动性在2020-2021年的加密货币牛市、2022年的熊市、2022年-2023年初从周期低点的复苏、2023年第四季度的飙升以及2024年的第二季度至第三季度的回调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央行的资产规模在2024年9月后开始回落,并于2024年底触底回升,目前已涨至过去一年的高点。从数据相关性来看,中国央行流动性的变化通常先于比特币和加密货币市场的大幅波动。
有趣的是,在2017年的比特币牛市中,美联储并不是"放水"的一方,反而全年加息了3次,且存在量化紧缩。但以比特币为首的风险资产在2017年表现依然非常乐观,这是因为中国央行资产规模在那一年创下新高。
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涨幅来看,也与中国央行的流动性存在一定相关性。历史数据显示,中国央行总资产规模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年度相关性系数约为0.32(基于2015-2024年数据)。
总的来说,除了密切关注美国的货币政策,我们同样需要留意中国的金融数据变化。最近的消息显示,中国可能会出台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这将是我们需要持续关注的重要变化。
从资产规模来看,截至2025年1月,中国存款总额为42.3万亿美元,而美国的存款总额约为17.93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从存款规模上看,中国存在更多的金融可能性。如果流动性得到改善,可能会带来某些变化。
当然,另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是,即使资金流动性增加,是否能够流入加密货币市场,毕竟还存在某些限制。不过,香港已经给出了积极的信号,从政策松紧程度和便利性来看,已经不同于几年前的情况。
总之,当市场环境有利时,把握机遇比逆势而为更为明智。我们要做的除了等待,就是在机会来临时敢于抓住,迎接新的市场变化。